红墙泵房述说光阴故事
一馆北侧水泵房建于上世纪60年代,为红砖结构建筑,外墙上五叶地锦攀附蔓延,每逢秋季红叶与红墙相映,诗意盎然。然而,因年代久远,该水泵房门窗破损、地面凹凸不平,整体环境杂乱。近年来,随着东侧陆续设置丰巢快递柜和小黄车停车点,人流增多,原有空间已难以满足通行与停留需求。为此,修缮中心于今年暑假对该区域实施了微更新改造。

改造坚持“修旧如旧”原则,在保留红砖建筑风貌的基础上,对外墙和门窗进行了修复翻新。同时砌筑红砖挡墙、扩大透水砖广场面积,有效拓展了场地空间。利用高差增设休闲座椅,改善驻足体验;周边绿地补植绿篱,嵌入汀步与台阶,同步优化了人行流线与景观层次。

改造完成后,该区域空间布局更合理,通行更为便捷,整体环境显著提升,成为集通行、休憩、观赏于一体的校园微空间。
沧桑铁物静证韶华变迁
原六号变电所变压器自1994年投入使用,至2023年“光荣退役”,持续为海晖楼、海映楼等建筑供电达三十年。该设备由铁芯、绕组、油箱、调压装置、散热器、油枕等部分构成,是校园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。
为发挥该变压器的历史见证与教学实践功能,修缮中心对变压器本体进行清洗和重新涂装,对其基座喷涂真石漆并加设防护栏杆,还专门设置了介绍牌,清晰阐述其历史与功能,帮助师生了解其“前世今生”。同时,周边环境也得到彻底清理与美化,进一步提升了校园功能场所的文化内涵与视觉品质。
憩座长椅默守四季轮回
专招南侧景观树池座椅历经数十载风雨,仍风貌依旧、雅致如初。在岁月流转中,它不仅是休憩之所在,更成为一方具有人文记忆的景观符号。修缮中心坚持“修旧如旧”原则,致力于在细节中延续其历史质感与时代韵味。施工过程中,特别选用传统水刷石工艺,力求在修复的同时还原其复古基调,使座椅在功能焕新之余,依然保留岁月所赋予的独特气质。

作者:丛 阳
郭青澍
编辑:张雪娇
审核:赫英辉